谁是浩特?请参考下图
导语
伴随着优质资源开发殆尽,加之全球整体经济形势不景气,国内矿业整体低迷,很大一部分企业步履维艰,这时, 一些经济社会欠发达而矿产资源较好的地区或国家,变成了中资企业或个人投资的主要方向。
然而,看起来要大赚特赚的一些优质项目,却成为这些走出国门的投资者手里的烫手山芋,很难或者根本就无法得到预期的收益。
在此,根据本人肤浅见解, 大致总结了如下所示的国外矿产投资失败的原因:
国外很多政府上下届政府的政策变化比较大,在上一届政府受欢迎的投资人或者项目,到了下一届可能不会受欢迎。而不受欢迎的结果就可能是随时找到一个把柄后被关停或者取消资格;换届期间,很多政府的工作也处于瘫痪或暂停状态;新政府上台半年或一年内,本就不高的办事效率可能更加的低;
有的地区既没有已知资料证明该地区是良好的成矿区城,也没有明显的民间智慧反应那里有较好的资源情况,在这样的区域找矿,与大海捞针相差无几,难度太大,即使真有矿,前期成本也是让中小投资者难以承担的;
国外矿产资源的特点可能和国内的差异很大,且鸡窝矿颇多,尤其是一些小型人工开采的矿点,品位很富,但横向连续和纵向延伸却多数不理想。如果过于迷信经验,不按照科学方案进行探矿工作,盲目乐观,任性投资,也许就是个大坑在那里等着你;
国内的矿业开发实践经验丰富,选冶水平也较高,因此国内标准评价国外资源相对偏低。国外生产生活等各项成本均普遍偏高,国外资源的工业品位也应相对高一些才能保证项目的盈利能力;国内一些地方低至0.5g/t的金矿浮选尾矿也能氰化,而在国外很多浸渣都比这高;
不管品位有多高,资源有多好,实际的回收金属量才是技术经济的基础参数。笔者曾经遇到过一次,国内砖家给投资人计算的难浸原生金矿的回收率是按照易浸氧化金矿来做的,最终轻信谗言,导致项目亏损;
华北有个企业在东非某国取得探矿资格后,尚未找到矿的时候,就着急忙慌的订购了大量的金矿堆浸、 浮选、炭浆工艺等的多套设备运抵当地港口。后来设备都快在港口生锈报废了还没找到合适的资源,浪费了大笔的设备、运输和滞港费等;
企业发展,人才是关键。但企业的人才需求在各个阶段均有侧重点,应按部就班而不是一次到位。超前招聘,对企业对个人都不是一件好事;
实践上的技术人员针对个别或几种类型的矿种或工艺,他是行家,但换一种可能就得重新学习,逐步适应。如有的企业把铁矿上的地测采选人员安排到金矿上去,就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将严重的制约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有的国家对当地股份占比、用工比例、 税收等有很多要求, 需要认真准确解读, 否则当地政府在企业开始运营后,随时可以以此为借口关停企业或驱逐投资人;
因为一些遗留问题,部分国家的矿业权证超发、重发情况严重;笔者曾经在东非某国遇到过一次:国内投资人购买的在系统里能查到的矿权,可在同样的坐标范围内,有一家在系统登记前就已取得了矿权的企业在生产,且矿权一直在延续和更新;此种情况,政府肯定不会判决老矿权作废,也就造成了新矿权人的投资打水漂;
有的发达国家要求搞氰化的企业数纳大笔保证金, 也许这就可能直接拖垮项目的运行资金链了。另外,大家千万别以为落后国家的环保要求就低了,作为曾经的殖民地,他们的法律体系还是很全面的,务必不要去冒风险,出了环保问题,轻者罚款,重者锒铛入狱;
有当权者撑腰当然是好办事,因此不少投资人主动或者被动的参与到竞选活动中中,而被支持人一旦失败,也能支持人也会被任意的抓住把柄,而被对方关停或取消投资资格;
通过笔者观察,在出国工作的矿业人士中,有相当一部分的遇到过没有办理有效签证,存在打黑工的情况。而一些落后国家的移民局甚至很乐意这种情况,因为这就是一台提款机,随时可以去取;
除了移民局,中小驻外投资者最常打交道的政府部门就是税务局,一方面税务局官员经常索要消费,另一方面为了少交税,不少投资人也乐意行贿,助长了腐败官员的行为,也增长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不管是当地人还是华人,合伙人的既可以把你带到名利的殿堂,也可以把你带到沟里;
员工的职业素质直接影响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很大程度上的决定了项目的盈亏与否;
保持良好的中外员工关系,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也是很重要的,制定严格且人性化的规章制度,随意解雇或者不够买保险,都将招致政府部门的造访和民众的抱怨。
End...
X
欢迎来到浩沃特!